IBM最近大手買入了不少氣象公司,當中包括Weather.com、地下氣象新聞網站及其龐大的氣象數據庫,其後更對外宣佈,計劃進一步擴大規模至五大主要市場,包括中國、日本、印度、巴西及墨西哥,目標是於未來三年增加數億的全球用戶群。
IBM花費數以十億計的美元買下氣象公司,目的何在?答案就是看準了氣象資訊產業化的潛在價值。
氣象資訊產業化潛力之大,在於它能涉及多個與氣象有關的行業,如農漁業、餐飲業、保險業、空運海運業、旅遊業、公共工程業等等。天氣會對這些行業的銷售形勢、庫存、促銷規劃產生深遠的影響。
正正因為它們對於天氣預測的依賴性甚高,所以理論上,只要得到愈快愈準確的資料,則愈能贏在起跑線上,幫助企業作出更佳的業務策略。
而IBM如今不用租賃氣象數據和相關的數據篩選技術,卻是直接擁有它們,這意味着IBM能夠與各種跟氣象有關的行業持續合作,透過出售公司的氣象數據和預報服務,從中獲取更大的利潤。
以貨運業為例,該行業能透過購買IBM的實時天氣數據,接收某地關於暴風雨的資訊,能夠提醒司機們遠離該預期路線,繼而保持甚至強化公司的競爭優勢。
不難想像,只要善用手中的天氣資訊,IBM能夠從中帶來莫大的經濟利益。而更重要的是,相對於其他大數據的競爭對手如谷歌,IBM投資在氣象數據上的比重高出接近一百倍,成為這方面的業界先驅,這代表着在往後的日子,IBM更輕易立於不敗之地。在往後的日子,IBM如何開展其氣象資料產業,實在叫人拭目以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