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ocial media不會直接影響網站在搜索引擎裏的排名,但對SEO有正面的影響。兩者之間相輔相成,所以我們不應分開比較哪個效果更好。Social media平台本身就獲得Google認可,所以當我們在Google搜索某一品牌時,Google會優先推薦該品牌的社交媒體平台。社交平台是商家與消費者相互了解和溝通的渠道。
消費者購買產品前都會先了解一下品牌的口碑,而社交媒體正正提供了他們需要的資訊。品牌如果在social media以第三身使用者的角度呈現產品資訊,便可有效提高你的品牌知名度、權威性、信任度和消費者參與度。這些都是Google看重的。
只做social media不做SEO好嗎?
回答這個問題前,不妨先想想我們在什麽時候用社交媒體,什麽時候用搜索引擎?其實不難注意到,社交媒體的內容通常是滿足人們好奇心為主的娛樂資訊,而非我們迫切需要的資訊。相反,當我們有急需解決的問題或要迫切了解某事情時,我們一定是依賴搜索引擎搜索的。
一般而言,社交媒體提供豐富我們生活的娛樂,它無法把資訊推廣到真正有需要的人。因爲使用者都是被動和隨機地看到資訊的,所以社交媒體不能有效轉化流量。而SEO能通過人們的搜索行爲,準確地將資訊推送給真正有需求的人,它帶來有流量轉化是非常有效的。人們的生活隨著時間推移,而當你在不同時間向搜索引擎搜索相同的問題時,它會推送當下最新的資訊給你,而非之前看到的舊資訊。這一點與社交媒體不同。我們在社交媒體看到感興趣的資訊時通常會持續關注那個帳號,不然很快就再也找不到它的資訊了。所以社交媒體通常關注的資訊都比較片面且容易過時。由此可見SEO比社交媒體更有效將流量轉化為生意。儘管如此,SEO缺乏與消費者的情感互動,不像社交媒體那樣能讓商家和用戶能建立友好的關係。
社交媒體與SEO相結合能最有效發揮兩者的優勢
為什麽這麼說呢?社交媒體除了有自己的搜索功能,還能在搜索引擎内取得好排名。只要優質貼文的內容符合搜索引擎的優化標準,也會受到搜索引擎的青睞,畢竟SEO從來都不是僅侷限於企業網站。社交媒體平台的優勢是分享用戶體驗,引起有相同興趣者的共鳴。若社交媒體與seo能結合起來,便能取長補短,組成一個完美的營銷組合——既能保持與消費者的互動,又能在搜索引擎内有好的排名。行内人將推高社交媒體貼文在搜索引擎的排名(亦即做非官方網站的SEO)稱爲ZMOT或UMOT。
SEO可以如何利用社交媒體(social media)的優勢?
社交媒體最大的優勢是將內容分享。透過在社交媒體上發布高質素的內容吸引瀏覽者,利用高質量的反向鏈接去到SEO網頁,為網站獲取流量。同樣,網站內容反過來也可以利用社交媒體的方式增添趣味,使網站更豐富,例如YouTube。影片比長篇大段的文字更能清楚明瞭地作講解。比如我們無法用文字清楚講解一系列打領帶的動作,但如果利用影片,不到一分鐘就能展示每個步驟。網站的文字內容便於搜索引擎讀取,影片內容則便於瀏覽者觀看,一舉兩得。了解清楚不同的社交媒體的特性有助我們做SEO。社交媒體如做好以下七點,一定能幫到seo:
1. 收集熱門話題:這樣有助於你確定關鍵詞、鎖定人群、選社交平台
2. SEO內容優化:發貼時把關鍵詞加至Title & Description,設置帶品牌名稱、關鍵詞或其擴展詞的標籤
3. Backlink到網站:將網站連結加到社交媒體貼文。這樣做既能起引流作用,還能給網站傳遞權重。
4. 分享:將貼文分享到不同社交媒體平台,提高品牌的曝光度。
5. 建立相關話題:持續為貼文建立一些相關話題,甚至是轉載分享別人的熱門相關話題,畢竟社交平台的特性就是交流與分享,所以不要吝嗇給別人的貼文做鏈結。
6.鼓勵人們回應和評論:正面和負面評論都可能是有價值的,有助於商家去聆聽人們的想法,提升產品或服務質量。
7.增加社媒帳號的followers:擴大品牌曝光度和可信度。可以適當做一些贈送、優惠、折扣活動以吸引別人的關注。當人們要參加活動時,可以將他們引導到網站填寫表格參加活動,這樣還可以獲取客戶的資訊。網站的流量就很自然的引進來了。
做好社交媒體需要就像煲湯一樣,首先定好煲什麽湯,需要選用什麽湯料,煲湯控制火候、然後按先後次序放湯料……沸騰那一刻是一個轉折點,我們不能期望社交媒體上的貼文能做長青樹。貼文可能只在一段很短的時間内受人關注,然後漸漸被人遺忘。貼文的生命週期不長,所以一個話題需要多個貼文,並掌握好發布時間和先後次序。
創立一個品牌離不開社交媒體來為其曝光。當人們想要進一步了解一個品牌時,自然會搜索它的口碑。我們需要根據別人可能會問的問題在不同媒體上創建豐富的資訊,讓人們能更全面地了解你。一個品牌對SEO的影響也是很重要的,Google會通過一些大的知名社交平台去了解一個品牌和判斷其可信度。一件商品如果沒有品牌效應,很難取信於Google,若Google對你不信任時,也就不會將你推薦給人們,這也是Google趨向人性化的一個體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