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片來源:hket
隨着中美貿易戰打響、本地面對重大時政挑戰等的影響下,香港不像前幾年平穩發展經濟,營商環境和消費氛圍轉趨嚴苛,政府公布第二季的經濟增長僅有0.5%,按季倒退0.3%出現負增長,評估下半年經濟仍是不樂觀和保守。
眼下的嚴峻挑戰對於以實體營運為主要生存模式的傳統企業來說,更是最感受到實際低迷氣氛,然而商企審慎應對之餘也可多加思索,趁著時機放眼網絡世界,透過數碼轉型、發展電子商務項目而維持及提升競爭力,領先行業。
從有關本港電子消費的研究中可見,本地使用網絡零售的消費者由2015年的360萬人預計會持續增長到2021年的530萬人1,但回看香港市場的電子零售普及率就只有23%,落後於國內(67%)、日本(69%)、美國(78%)、歐洲(英81%;德73%)2。
趕上數碼化的時代步伐
2000年初時已出現利用網絡發展電子商務E-Commerce的概念,可惜本地對發展網上生意未有重視,究其原因,是香港的實體營商和消費一直依賴「地利」因素,商業和服務都輕易集中。但今日時局混亂下,大家都有意無意避免出街消費,星期六、日寧願在家中利用手機點單foodpanda或Deliveroo外賣作為晚餐,瀏覽不同網店選購直送高品,從這線上買賣的重要可見一斑。
固然,現在已經過了電子商務萌發的「頭啖湯」時機,但上述數據告訴我們:現在企業要抓緊的是電子商務的「起飛時期」,針對龐大的潛在顧客群、未被瓜分佔據的本地網絡市場,自家企業設定好目標和定位,投放適當資源在其中,將會對整體業務發展有所幫助。
近年Amazon(亞馬遜)、淘寶等電子巨企已經對「電子商務」及數碼化給出具體的揣釋和充分展示網上世界蓬勃的商機潛力,香港企業亦不應落後於人。
以大數據掌握消費者心理
香港以往也有過幾次大大小小不景氣的經濟,所以本地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早就漸趨成熟,現在嚴峻政經氛圍下本地消費者的消費態度改變為“Smart Shopping”,更加謹慎和精明地去運用金錢。手頭的錢捏得緊,自然不再盲從品牌明星代高人或商品單一宣傳功能,而是貨比三家,務求自己手上的貨品CP值(性價比)最高。
這情形無疑是打擊了整體消費零售,不過傳統消費指數雖然下跌,但有關網絡消費的數據卻未有跟隨下跌,而是穩步上升當中(見下文HKTVmall例子),反映「需求」仍然存在,只要商企能夠在網絡行銷中擊中消費者所想要的,他們一樣願意花錢購買妳的產品,關鍵在於懂不懂得利用消費者的大數據資料分析解讀,再針對顧客偏好而販售。
企業要明白,開拓電子商務不等於放棄線下實體業務,而且轉型數碼化亦非一時三刻就能成事,企業可以逐步完善公司的網站頁面提升用戶體驗、在網絡上建立良好評價,甚至建立好網店系統,以求線上線下並行發展,互為聯動。
線上線下結合利用各自優勢配搭,由線上吸引、提升品牌評價從而帶動線下生意,增加企業的競爭力;在碰上挑戰的時候,電子商務與實體商店並營亦能夠分擔及轉移部份風險,幫助企業在挑戰中進一步壯大。
時機 = 商機
對於營商者來說,經濟儘管不景氣,機遇仍從來不缺,只看妳能否抓緊和做好準備。
撇開Amazon、淘寶、eBay、京東這些跨國電商巨企不計,HKTVmall就是一個看準時機發展本地電子商務的好例子。現時HKTVmall每日的客訂單已由2017年時的2,500宗翻倍至2019年的15,000宗、每日訂單金額由160萬港元抽升到750萬港元; HKTVmall所擁有的客戶數量亦逾56萬人,增長是2017年時的3倍有多。
無容置疑,HKTVmall在本地電子商務市場經已先拔頭籌,其他商企都同樣想分一杯羹,就要趁早把握數碼轉型,才能乘香港網絡市場的「起飛期」發展生意!
參考資料:
1. Statista, e-Commerce Hong Kong, User in millions
2. Consumer Council, Online Retail Study 2015